主页 > 项目曝光 > 正文

7月又有10名学生被骗数十万,最小仅8岁,这个暑假,骗子正在疯狂“狩猎”孩子们!

反诈联盟 项目曝光 2025-07-19

暑假是骗子诈骗的“狂欢季”!10位学生的真实遭遇,为每位家长敲响警钟!

暑假来临,同学们纷纷开启轻松愉悦的假期模式。然而,这份“放飞”的自由,也成为了诈骗分子眼中的“黄金档”!学生群体往往社会阅历较浅,警惕性不高,极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。综合各地警方最新通报,仅7月份,就有10名学生不幸落入诈骗陷阱,损失惨重!请各位家长和同学们务必认真阅读本文,提高防范意识,守护好自己和家庭的“钱袋子”!

触目惊心的真实案例:

1.“约炮”陷阱深,大学生损失5.4万!

2025年7月6日,贵州某大学生张某某浏览色情网站时,下载注册了一款声称可“约炮”的软件。平台“客服”以“完成刷单任务才能解锁约见功能”为诱饵,引导其转账。起初小额转账获得“返利”尝到甜头后,对方以“任务超时需补单”等理由,诱骗张某某持续转账,累计高达54332元。最终,账号被封禁,“客服”失联,张某某才如梦初醒。


2.“配合网上办案”,少年被骗4500元!

7月8日,15岁的吴某接到自称“县公安局民警”的陌生电话,声称其“涉嫌一起盗窃案”,需配合调查。对方将吴某拉入QQ群并发起视频通话(对方身着“警服”),要求吴某打开家长手机银行“核对流水”,并索要短信验证码。恰逢吴某母亲进入房间,发现手机银行提示4500元被转走,立即中断操作并报警,骗子随即退群消失。


3.“泄露明星隐私”?初三女生被骗4.4万!

7月12日晚,初三学生吴某某在小红书看到“明星刘耀文QQ号泄露”视频,添加对方后被拉入群。群内自称“刘耀文代理人和律师”的人发来“律师证”照片,严厉质问吴某某“如何获取QQ号”,并威胁“涉嫌泄露公众人物信息,不配合即交公安机关”。惊恐之下,吴某某按对方要求开启QQ视频,并用奶奶黄某的手机展示短信、微信信息并读出收到的验证码。短短一小时内,黄某两个银行账户被分6次转走44780元。骗子得手后谎称“嫌疑洗清,删除记录即可”。


4.“被通缉”的恐惧,刘同学转走1.1万!

刘同学在QQ群收到自称“市公安局警官”的陌生人消息,称其“涉嫌洗钱已被列为嫌疑人”,并发送带有其照片、身份证号和家庭住址的伪造“通缉令”。对方严厉警告“案件保密,告知他人立刻上网追逃”,恐吓得刘同学不敢声张。随后,对方以“缴纳保证金进行资金清查”为由,要求刘同学偷偷用家长手机扫码转账,承诺“清查完返还”。刘同学分3次转账11088元后,对方让其“删除聊天记录”,直到家长查账才败露。


5.“民警”深夜连麦,中学生坑了爷爷1万元!

7月4日晚,中学生李某某在快手刷视频时,有人申请连麦。对方自称“民警”,谎称“有未成年人给主播刷款2000元,收款账户是你的,不配合就抓你父母坐牢”。李某某被吓住,添加对方微信后,先从爷爷微信转1万元到自己账户,再分5次转给对方。骗子还威胁“不得告诉爷爷,否则立刻出警”。直到次日爷爷发现余额异常追问,李某某才坦白。


6.“捐赠返利”骗局,林同学损失超万元!

林同学在社交平台刷到“捐款50元返100元”的诱人视频。联系“客服”后,被要求下载“JSPP”APP并开启视频通话“指导操作”。实则骗子诱导林同学说出银行卡号和手机验证码。通话结束后,林同学收到银行卡资金被转走的短信。骗子又发来“账户冻结通知”,诬陷“未成年人操作致公司损失,不补偿就通知学校和家长”。在持续恐吓下,林同学又分4次转账“补偿款”,累计被骗11505元。


7.“高价收号”引诱,郑同学反被套1.4万!

郑同学收到陌生QQ消息,声称愿以3500元高价收购其“和平精英”游戏账号。谈妥后,对方发来“卖出不可找回”合同,并拉来“法律顾问”视频“见证”。签约后,对方谎称“你支付宝额度不足无法收款,需用家长银行卡做转账测试,测试完即付款”。郑同学信以为真,用母亲银行卡向指定账户转账。对方以“测试失败,需再转激活”为由,诱使其累计转账14607元,承诺“24小时到账”。次日,郑同学发现QQ被拉黑,游戏账号密码也被篡改。


8.游戏交易设局,胡同学痛失1.1万!

2025年7月9日,18岁的胡同学在小红书发布出售游戏账号信息后,有人私信求购。对方要求“走正规流程”,引导胡同学下载“钉钉会议”和“海鸥APP”并开启屏幕共享以“确认账号信息”。视频中,对方以“需银行验证码确认身份”为由,诱骗胡同学念出刚收到的验证码。几分钟后,银行卡内11600余元被转走。对方继而谎称“系统故障,再转5000元可退款”,胡同学拒绝后,发现已被对方拉黑。


9.“免费皮肤”诱惑,8岁童刷空家长2万!

一名8岁小学生在玩游戏时,被聊天框内“免费领取高级皮肤”广告吸引。添加对方联系方式后,被诱导下载陌生软件。随后,对方远程操控其手机进行购物、购买充值卡等操作,并要求孩子找家长进行刷脸验证。毫无防备的家长配合刷脸后,银行卡内资金被转走,损失2万余元。


10.“冻结账户”恐慌,小学生骗走外公外婆4873元!

12岁的小吴在快手看到“蛋仔派对免费皮肤”视频,扫码进入微信小店。关注后,对方突然声称“因你是未成年人,导致公司账户被冻结6万元,已报警”,并推送所谓“快手平台警察”的QQ号。添加后,该“警察”恐吓“家人微信可能被冻结”,要求小吴“用家长手机扫码转账配合调查,钱会返还”。小吴偷拿外公外婆的微信,分4次转账4873元。对方承诺“24小时到账”,次日未兑现且被拉黑,小吴才告知家人报警。

权威总结与防骗铁律:

这十个案例,仅仅是暑期学生被骗的冰山一角。它们揭示了诈骗分子利用学生好奇心强、防范意识弱、易被恐吓或利诱等特点,精心设计的重重陷阱。手法虽不断翻新,但核心目的只有一个:骗取钱财或窃取关键信息(如验证码)。

警方郑重提醒广大家长和学生:务必牢记并严格执行“三不一多”原则:

1.不轻信: 对网上任何声称“警察”、“律师”、“客服”、“明星代理人”、“平台官方人员”等身份保持高度警惕!即使对方展示了所谓的“证件”、“通缉令”、“合同”或开启了视频(画面可伪造),也绝不可轻信其说辞和指令!


2.不点击: 来历不明的链接、二维码,极可能暗藏木马病毒或钓鱼网站,一旦点击或扫描,个人信息、账户密码将面临重大泄露风险!切勿因好奇或贪利而轻易尝试!


3.不转账/不泄露: 永远记住: 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向陌生人转账、发红包!重中之重: 切勿开启屏幕共享功能!绝不向任何人透露银行卡密码、手机收到的短信验证码!验证码等同于支付密码!


4.多核实/多求助: 上网遇到任何涉及钱财、个人信息、恐吓威胁或感觉不对劲的情况,第一时间停止操作! 立即向身边的家长、老师或其他信任的成年人求助!他们是保护你的最强防线!切勿被网上不法分子的花言巧语或恐吓威胁唬住而独自处理!

家长务必做到:

1、 加强对孩子的防骗教育,结合真实案例讲解诈骗手法。
2、 管理好自身手机支付密码,不轻易告知孩子。
3、 留意孩子异常使用手机、平板等行为。
4、 定期检查账户交易记录。

暑期安全无小事,防骗警钟须长鸣! 只有家校携手,共同提升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,才能让骗子无机可乘,确保孩子们度过一个平安、充实、快乐的假期!请务必转发扩散,让更多家庭远离诈骗侵害!


广告】全网项目交流群
扫码进QQ群,获取最新项目资讯

标签: